乐看书网 > 其他小说 > 从神级导演开始 > 第二百四十七章 回京

第二百四十七章 回京

实呢,这都是下策的一部分,只是缓和矛盾而已。”

    沈渔叹了一口气,又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“高产作物好呀,产量增加了十倍,然后,几十年后,人口增加了十倍,然后互相杀起来,那就更加的尸山血海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几十年能增加十倍?”

    “……杨阿姨,不要这样,你不要装糊涂,十倍只是一种代称。

    本草纲目里面很多小知识能救人,医药能救人,这样就能少死很多人,高产作物能让很多人活下来,然后……到时候,终究还是会嘭的一声,一场比现在更惨更可怕的战争同样会发生。

    杨阿姨,这里面农作物,我暂时不会给你,要等到见到了天子再献祥瑞。我给你出个思考题,我的中策是什么?”

    沈渔非常温和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嗯,题目很简单,大乾现在的局面,该怎么样解决问题。

    以温和的,让大家能忍受,甚至很多人兴高采烈的解决当前天下矛盾的办法。

    然后创造出千秋伟业,辉煌盛世,大家不用自己人斗自己人,一个个兴旺发达。

    想必以杨阿姨冰雪聪明的脑子,是比嫂嫂厉害的多,想好了告诉我,说不定比我想的还好呢。”

    沈渔非常客气的说道。

    请问,我口袋里几个鸡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真是,真是气死我了!”

    回到了军营的杨后,第一时间就是跺脚。

    骂的当然不是沈渔,而是沈渔给她出的题。

    怪不得古代谋士说什么上中下三策的时候,当权者恨得牙痒痒的,你看沈渔这个王八蛋,他在做什么?

    我杨晚晴,当朝皇后,拥兵数十万,横行天下,然后你考验我的时候,不问我上策是什么,而是用一副逗猫的语气,问我,啊,咪咪,我口袋里有几个鸡蛋,答对了四个都给你!

    这个笑话是沈渔和戏班子聊天时候说给别人听的,然后流传了出来,杨晚晴听得笑的合不拢嘴,可是当自己成为了当事人,她就真的笑不出来了!

    你居然以为我猜不出上策!

    他居然问都没有问我!

    他就这样瞧不起我!

    你说我猜不出来中策……嗯,这个题目,是她担任皇后之后,就一直思考的,或者是千百年来,无数的人思考的问题!

    这是一个终极的难题,她怎么能想出来?

    如果说之前,大家还以为沈渔开玩笑,但是现在……所有人都只知道一件事,人家敢拿高产农作物垫底,那么中策,一定有很好的东西。

    对了,还有上策呢?她这一次本来过来,想问问这个,最后都被那个坏蛋弄得不好意思问了。

    她还真的想不出来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乾回春七年十月,外面已经天寒地冻了,而在这时,朝廷来的使者也来到了林州城。

    沈渔把书献给了杨后,但是却不交出相关农产品的来源。

    但是此事却以最大的速度传遍天下,新刊印的第十八卷本草纲目,在大江南北卖的脱销。

    这有三个原因。

    第一,沈渔巧妙的拉上了废太子、太子妃、杨后,加上后来自来水的盗圣、刀圣等加入,声势闹得很大。

    第二,杨后扫平了两个世家,下面的人心惶惶。

    任何时候动乱起来,很容易出现无法预测的后果,这时候,有人突然提出能缓和矛盾的法子,当然要大肆的宣传。

    皇帝陛下呀,有了高产作物,你还要和大家真的刀兵相见吗?

    第三,也是被绝大多数人忽视的一点,沈渔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。

    魏公公检验过,太子妃检验过,杨后检验过,还有不少人检验过。

    在这个有着超凡力量的时代,就连皇帝都要修炼一门或者几门武功来保护自己,或者拖到护卫到来,真正的大人物,那一个不是有一点护身的底牌?

    可是,沈渔是真的真的没有武功,随便一个人都能捏死他!

    有的时候,弱胜于强,大家不用担心沈渔有更多的想法和阴谋,大不了一把掐死他,而且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人,当然要拉拢过来,他就是一根藤蔓,必须依偎参天大树!

    这样,让他成名,比让太子妃、杨后什么更好很多,就连天子,也放心的让人宣传他。

    这个人很弱的,很容易把握的。

    如果不听使唤,那么……就嘭的一声砸烂他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丛林州府到帝都,有数百里的路程,当然,如果你想走别处,想怎么绕道都可以。

    农历的十月等于十一月,外面很冷很冷,这时候赶路的民众,往往都会穿的很厚实,但是骑马赶路是体力活,又很容易出汗,再被寒风吹过,很容易感冒发烧。

    “阿嚏!”

    沈渔狠狠的打了个喷嚏,然后不好意思的看了看薛玉华的后背。

    两个人共同的骑着一匹马,他环抱着她的腰,免得掉下来,而她则是张开了护身的真气,为他抵挡着寒风,包括一缕真气从沈渔的手上传到了体内,使得他很舒服。

    这样暧昧的姿态,真的是让沈渔如坐针毡,可是沈渔要知道,这是必须的。

    一个多月前,本草纲目的第十八卷正式刊印天下,许许多多的人知道了有某些神奇的作物可以改变一切。

    那么……大家会把沈渔当做万家生佛吗?

    绝大多数人会,但是还有一小撮的人,却无比的愤怒。

    东汉末年,黄巾军起义,天下一片狼藉,最终开启了皇权旁落,地方兴起的大戏。

    黄巾军能够起义成功,很大原因,就是有地方力量的帮助和推波助澜。

    太子妃等人,已经抓到了三批刺客,其中就有黑莲教的弟子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专业造反团队,自古以来和各大世家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,比如这一次杨后灭了郑家等之后,某些地方上黑莲教的活动迅速猖獗了起来。

    既然天子要我们的命,我们就把天下打个稀破烂,河北将门是很厉害,但是历朝历代,多少强悍的大军陷入了泥潭,最终完蛋?

    他们将在一些忠于天子,财赋重地的地方,帮助黑莲教等起事,或者把事情弄得更糟糕。

    但是,当沈渔拿出了第十八卷的时候,却有很多人不乐意了。

    比如黑莲教,突然间发现,很多资助突然没有了。

    同样,还有一些野心家,在他们眼中,沈渔的下策,就是一份帝王之资,而中策,也让他们非常动心。

    你能平天下,却不能平人心。

    粮食产量各位的意见我看到了。

    这样写,第一,那个时代的斤数量少。第二就是,夸大一点好呀,而且,就算是说亩产6000斤,但是出来是1000斤,天下人是会觉得主角骗人,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呢?

    对了,还有一个非常深和重要的伏笔在里面,以后会用到。

    (本章完)